当前位置:188bet唯一官网 >> 体育名人
徐州体育名人录
发布时间:2013-7-21
体坛名人
白锡如(1906~1996),男,汉族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早年毕业于苏州成烈体育专科学校,1945年任铜山县公共体育场场长(现徐州体育场),1946年2月至1951年7月任教于省立徐州中学(徐州一中的前身)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江苏省徐州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师、教研组长,并担任过徐州市体育中心教研组组长,为徐州市体育教育事业和体育训练竞赛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白锡如长期工作在体育教学第一线,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,为徐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。在教学中,他示范动作准确到位,善于运用循序渐进、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,课上得井然有序、生动活泼,深受学生们的欢迎。
白锡如多次参加徐州市运动会和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,担任副总裁判长、总裁判长等职务。在裁判工作中,他认真负责、一丝不苟、公正准确,积极引导运动员发挥水平,创造优异成绩。
刘玉邦(1907~1985),男,汉族,河北省人,中共党员。幼年随父定居徐州市。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亚体专。解放前曾在安徽省蚌埠中学和铜山县公共体育场(现徐州体育场)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徐州市第一中学体育教师。1950年1月26日,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徐州市分筹会成立,刘玉邦当选为筹委会委员、常委,并兼任筹委会服务组组长。1950年10月,徐州市体育代表团参加山东省首届运动会,任代表团首席指导员。1953年9月,徐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,历任徐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、群体科副科长、市体育专科学校副校长、业余体校副校长等职。曾多次担任徐州市运动会总裁判长和江苏省田径比赛裁判工作。1960年被评为“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”,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78年7月8日经国家体委批准被授予国家级田径裁判员。他一生从事体育工作,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,对徐州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曹仲捷(1914~1990),男,汉族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曾任民革徐州市主委、市政协常委,并多次当选江苏省和徐州市人大代表。曹仲捷毕业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和黄埔军校第六期军官班,先后在广西省立柳庆师范、长沙市衡湖中学、江苏省立徐州中学、徐州市第三中学任体育教师,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田径运动训练。30年代曾多次获得全国田径比赛“三铁”冠军。1934年在中、日、英、法、苏五国田径对抗赛和运动会上获铁饼冠军。1950年10月,参加山东省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,任徐州市代表团技术指导。1955年10月,代表徐州参加江苏省第二届运动会获铁饼第二名。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,他精心钻研运动技术和教学方法,为徐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优秀人才,并为徐州市第三中学荣获全国体育红旗单位作出了较大贡献。
杨仲达(1914~1990),男,汉族,江苏省徐州市人,中共党员。1936年毕业于苏州体育专科学校。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,先后在徐州七中、徐州三中等校任体育教师、教导主任等职。1956年荣获江苏省模范教师光荣称号。1978年,经国家体委批准,晋升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。1980年调入徐州市教育局中教科,负责全市学校体育管理工作。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对学校体育教育严格管理,结合徐州市学校体育工作实际,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,积极抓好体育课、业余训练和高水平运动队,使学校体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,并为徐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。在徐州市运动会与田径比赛中多次担任总裁判长、仲裁,在江苏省田径比赛中多次担任裁判长、副总裁判长等职。在裁判工作中,他坚决贯彻“严肃、认真、公正、准确”的裁判工作八字要求,严格执法,不徇私情,注重对年轻裁判的培养,言传身教,为徐州市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田径裁判队伍。
马立言(1915~1995),男,汉族,江苏省丰县人。毕业于苏州体育专科学校,先后在甘肃平凉中学、来州连云中学、徐州培正中学(徐州第五中学的前身)、徐州第三中学、徐州第八中学等学校任体育教师。1950年10月,徐州市参加山东省首届运动会,任徐州代表团的技术指导。马立言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,曾多次对省内外的体育教学代表团(队)作过体育公开教学,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。他为徐州市教育界带出了一批优秀体育教育人才,如郑衍君、胡兴达、董彦清等优秀体育教师。他运动技术全面,长期坚持抓好学校的田径、篮球、排球等项目的业余训练,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,如田径运动员李超、李春,篮球运动员李春祥,排球运动员葛孝华、韩跃华等。他对网球运动尤为擅长,1956年曾代表徐州市参加过江苏省网球比赛。退休后又为发展徐州市网球运动、修建网球场地、组建徐州老年网球队等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吴迪增(1919~1990),男,汉族,江苏省铜山县人,中共党员。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,30年代进徐州市读中学。新中国成立后在徐州市文教局工作。1953年7月调到市体委工作,同年12月底任徐州市人民体育场场长(科员级),后又调任体育馆股长。1985年4月离休。他几十年如一日,倾心于体育事业,长期管理体育场馆的实践,使他成为一位设计和管理体育场馆的专家。他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“徐州市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,曾当选徐州市和江苏省政协委员。
宋云英,女,汉族,1933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,中共党员。1952年在徐州市人民法院任法警。在1956年5月徐州市级机关运动会上,她参加了自行车1500米的比赛,以3∶42.5的成绩获得冠军,并打破了该项目的江苏省纪录。1956年7月参加江苏省自行车队集训,集训期间测验,她打破省女子自行车1500米、3000米、5000米3项纪录,其中3000米超全国纪录。1956年11月,她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自行车项目选拔赛。1958年正式调 入江苏省自行车队,历任自行车队队长、团支部书记等职,并兼任教练。1958年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3省1市自行车对抗赛中,她获得1500米(2∶37.0)、3000米(5∶27.0)、5000米(9∶12.0)3项冠军,并打破了3000米、5000米两项全国纪录,三项均达到健将标准,同年被授予运动健将。1958年参加江苏省第四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,夺得2块金牌,破3项江苏省纪录,打破2项全国纪录。
1957年2月她出席江苏省团代会并受到奖励。1958年11月出席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,在北京怀仁堂受到周恩来、朱德、贺龙等中央首长接见。1961年因训练受伤,调回徐州工作,直至退休。
刘福成,男,汉族,1934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中共党员,国际B级射击裁判员。1955年12月,受徐州市体委指派,曾赴北京射击场学习射击训练技术。次年春在徐州市开展射击普及训练活动,成为徐州该项目创始人。同年又赴北京射击场学习射击裁判业务。自1956年至1966年6月,任徐州市射击队主教练,1965年提任射击俱乐部副主任。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,全市性射击普及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,射击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,并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射击运动员。
80年代以后,刘福成参与国家射击裁判工作。198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射击裁判员,并被选为中国射击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。1994年,晋升为国际B级射击裁判员。曾多次担任全国、亚洲及世界大赛的裁判工作,并多次被评为“优秀裁判员”。1990年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射击比赛裁判工作,被评为优秀工作者。
1993年7月至1995年6月,受国家体委委派,赴孟加拉国任教,担任该国国家射击队主教练。期间带队参加南亚运动会射击比赛,取得优异成绩。
周志强,男,汉族,1935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家级篮球教练员。1954年成为首批徐州市篮球代表队队员。1955年入选江苏省篮球队,作为省男篮主力队员,常年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,均取得很好成绩。1957年被批准为一级运动员,1961年获运动健将称号。1972年至1977年担任江苏省男子篮球队主教练,1981年至1987年担任江苏省女子篮球队主教练,率队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,17次打入全国前四名。在他执教的省女篮中,有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,成为主力队员,其中有2名队员参加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和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,取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。90年代,先后担任省男、女篮球队领队和副总教练、南京体育学院咨询委员等职,同时被批准为国家级教练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1958年,周志强作为江苏男篮的代表,出席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。1959年,他又代表江苏男篮参加了江苏省群英会。1981年至1987年担任省女篮主教练期间,分别荣立一、二、三等功各一次。1986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。作为带队成绩突出的篮球教练,他先后于1965年至1967年、1994年至1997年2次作为援外专家赴柬埔寨、泰国,任两国国家篮球队教练。
吴宝良,男,汉族,1937年生,江苏省沛县人。中共党员,射击运动健将,国际A级射击裁判员。1957年毕业于徐州一中,同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(现南京师范大学)。1958年入选江苏省射击队,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入选国家射击队。1975年由国家射击队调入国家体委射击处,历任助理员、副处长、处长。1981年被国际射联批准为中国第一个国际A级裁判。1985年起,先后任中国射击裁判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射击协会秘书长、副主席等职。1991年当选亚洲射击联合会副主席。1994年调任国家体委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。
为促进射击射箭运动的发展,他组织编写了《射击教学研究》、《射击裁判法研究》,主编了《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射击教材》,并担任《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射箭教材》的副主编和《奥林匹克射击》一书的执行主编。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他被国家体委授予“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”、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贡献奖章”,多次被评为“全国优秀裁判员”,2次被评为“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先进工作者”。
李春祥,男,汉族,1937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,中共党员。曾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,江苏省体育总会副主席,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,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主席兼秘书长。曾当选过第三届江苏省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,连任江苏省第四届、第五届、第六届、第七届政协委员。50年代初就读于徐州三中,1955年入选江苏省男子篮球队,在20年的篮球运动生涯中,共参加国内外比赛1 500余场,1959年被国家体委授予篮球运动健将称号。1979 年起担任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主席,对江苏省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。1987年和1989年,他两度赴巴基斯坦,担任篮球教练。
孔祥鼎,男,汉族,1938年生,江苏省沛县人。先就读于徐州四中,后又转入徐州三中接受田径训练。1958年8月入选江苏省田径队,进行标枪专项训练。1959年,孔祥鼎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分区赛,以54.20米的成绩取得第四名。1960年调入国家田径队。1970年任国家田径队标枪教练员,培养出多名优秀运动员。
王本立(1938~2002),男,汉族,江苏省沛县人。中共党员,田径高级教练员。1954年由沛县考入徐州二中初中,1958年就读于徐州一中高中,1959年考入南京体育学院。1965年8月从南京体院毕业后,分配到徐州市业余体校任田径投掷项目教练员,为徐州投掷项目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他训练的运动员李霞连续9次打破亚洲纪录,成为当时亚洲女子标枪第一人;李梅、王孝如、肖佩忠、沈启超、罗跃民、王志英、魏红光等,屡屡在省运会及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1977年后,他连续多次被评为市、省、全国的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和先进工作者,并当选为徐州市和江苏省人大代表。1986年任徐州市业余体校副校长。
张敬山,男,汉族,1940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际A级、国家A级跳水裁判员。1956年开始在中学参加业余体操训练,1958年8月调入江苏省体操队,当年底改练跳水。1959年9月和1965年9月参加第一届、第二届全运会跳水比赛,分获男子跳台第六名、第五名。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跳水裁判工作。198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裁判,1986年晋升为国际C级,1989年晋升为国际B级、国家A级裁判,2003年又晋升为国际A级裁判。1991年任中国游泳协会跳水裁判委员会副主任。90年代后,曾担任第七届、第八届、第九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副裁判长,第一届、第四届亚洲杯跳水比赛裁判长,第三届全国城运会跳水比赛副裁判长,第四届、第五届全国城运会跳水比赛裁判长,以及每年全国跳水比赛的正、副裁判长。
1988年11月被国家体委授予“新中国体育开拓者”荣誉称号,同年被中国游泳协会授予“全国优秀跳水工作者”称号,被省体委授予“江苏省优秀裁判员”称号。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“1990~1993年全国优秀裁判员”荣誉称号,2001年被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评为先进工作者。
陈玉鑫,男,汉族,1943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际级排球裁判员。曾任中国排球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,江苏省排球运动协会副主席,南京市排球运动协会主席。1984年起任南京市体委副主任。1977年至1983年,连续当选为第五届和第六届江苏省人大代表。
1960年被选入江苏省男子排球队。1969年于北京体育学院(现北京体育大学)运动系毕业,任体育教师。1972年任南京市中山东路业余体校排球教练。1976年赴日本参加国际排球裁判员培训班学习,以理论、实践双优的成绩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称号,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级排球裁判。1977年以来,一直担任亚洲及世界重要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。曾任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男排冠亚军决赛的第一裁判,后被批准为首批国际排联的国际裁判,这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排球裁判员。
于建中,男,汉族,1949年生,山东省烟台人。中共党员,射击运动健将,国际B级射击裁判员。1964年在徐州市参加业余射击训练,1969年11月应征入伍,曾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射击比赛,成绩优异。1973年8月入选八一射击队,代表八一队、国家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射击比赛,多次打破全国纪录,并达到运动健将标准。1976年至1982年任八一射击队教练员,1983年至1994年历任八一射击队副队长、队长兼总教练。1994年以后,先后任八一军体大队副大队长、大队长(大校军衔、正师级)兼高级教练员,同时兼任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副主席、国际军体理事会射击技术委员会委员(亚洲区代表)。他先后3次荣立二等功,6次荣立三等功,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。
王孝如,男,汉族,1956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自行车运动健将,国家级自行车教练。自幼在徐州铁路第四小学和徐州铁路第一中学就读。1970年参加市业余体校田径队训练投掷项目,1973年入选江苏省田径队。1976年被省自行车队选中,改练自行车。1978年获全国自行车场地锦标赛1 000米争先赛冠军,1986年任省自行车女队主教练,所训练的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,其中陆锦华、李梅芳2人获得了16个全国、亚洲和世界冠军。2004年8月,他还带领李梅芳和钱云娟2人参加了雅典第二十八届奥运会自行车比赛。曾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记大功和二等功各1次,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枚。
靳鲁芳,女,汉族,1960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家级乒乓球教练员。江苏省乒乓球队副总教练兼女队主教练。少年时期在徐州市少体校接受乒乓球训练,1972年入选江苏省乒乓球队,1983年担任江苏省少体校乒乓球教练员,1985年调入江苏省乒乓球队任教练员,1991年起任女队主教练。从教20年来,靳鲁芳为江苏省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乒乓球选手,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10名运动员,其中邬娜、杨影、张莹莹均成为世界冠军。她率江苏乒乓球女队参加过各类世界大赛,共夺得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15个、亚运会冠军4个、亚洲冠军7个,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靳鲁芳曾7次荣获“江苏省十佳教练员”称号,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一等功2次,被省总工会、省妇联分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、“三八”红旗手荣誉称号。2001年被评为“全国乒乓球十佳教练员”。2002年12月,被中国乒乓球协会授予“中国乒乓球贡献奖”,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“跨世纪的优秀中青年教练员”,享受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。
徐廷军,男,汉族,1962年生,江苏省沛县人。花样轮滑国际裁判。自幼习武,1971年调入江苏省体操队,初次参加省少儿体操比赛,即获自由体操冠军和小山羊亚军。1972年改练技巧,次年参加全国技巧比赛,和队友配合获团体冠军,1974年又获全国比赛团体亚军。1981年改练花样轮滑运动。1985年6月,在上海参加国际轮滑联合会举办的花样轮滑国际裁判员培训班,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花样轮滑裁判员,1987年又晋升为国际A级裁判。 周广科,男,1964年生,江苏省邳州市人。1981年进入徐州市卧牛山体校练习中长跑,后改练自行车。1990年退役后从事教练工作,1998年担任江苏省山地车主教练,2005年任国家队教练。所带队员成绩优异,拿过两届全运会冠军。2005年8月,在山地车亚洲锦标赛上,中国女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该项目的前四名,其中冠军任成远和季军王静静皆为他的弟子;同年10月举行的十运会,所带江苏省队员王静静、任成远和刘颖包揽女子山地车越野赛前三名。
王瑜珩,男,中共党员,1972年出生在江苏省东海县,体育新闻工作者。1994年进入徐州矿工报社,从事体育报道。1995年1月,在国内2000多家行业报中第一个创办体育专版。2001年5月调入都市晨报社。曾先后亲临海外采访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、2004年雅典奥运会,是徐州媒体赴海外采访重大赛事第一人。他还采访了亚洲十强足球赛、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、全国十运会、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各类赛事。他先后获得全国、省、市新闻奖项近50次,2004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徐州日报社三报一网最受喜爱的编辑、记者。撰有《论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》、《如何独家采访体育明星》等多篇论文,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,引起业内关注。
孙波,男,汉族,1974年出生在徐州市,国家级裁判员。1995年至1998年,在国家体委器材装备中心工作,1999年以来先后自创徐州市鸿照体育文化发展中心、北京百博体育文化发展中心。2000年以来,先后担任过徐州亚洲铁人三项系列赛、南京铁人三项国际积分赛等大赛裁判员,多次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;在2001年亚洲铁人三项系列赛组委会、2002年第11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组委会、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铁人三项比赛竞委会担任竞赛组织工作。2005年北京铁人三项世界杯赛,任技术官员;此后调入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竞赛团队,任铁人三项项目主管。孙波在从事裁判工作时,对竞赛器材标准有所改进,得到国家铁联的认可。
白锡如(1906~1996),男,汉族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早年毕业于苏州成烈体育专科学校,1945年任铜山县公共体育场场长(现徐州体育场),1946年2月至1951年7月任教于省立徐州中学(徐州一中的前身)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江苏省徐州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师、教研组长,并担任过徐州市体育中心教研组组长,为徐州市体育教育事业和体育训练竞赛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白锡如长期工作在体育教学第一线,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,为徐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。在教学中,他示范动作准确到位,善于运用循序渐进、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,课上得井然有序、生动活泼,深受学生们的欢迎。
白锡如多次参加徐州市运动会和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,担任副总裁判长、总裁判长等职务。在裁判工作中,他认真负责、一丝不苟、公正准确,积极引导运动员发挥水平,创造优异成绩。
刘玉邦(1907~1985),男,汉族,河北省人,中共党员。幼年随父定居徐州市。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亚体专。解放前曾在安徽省蚌埠中学和铜山县公共体育场(现徐州体育场)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徐州市第一中学体育教师。1950年1月26日,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徐州市分筹会成立,刘玉邦当选为筹委会委员、常委,并兼任筹委会服务组组长。1950年10月,徐州市体育代表团参加山东省首届运动会,任代表团首席指导员。1953年9月,徐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,历任徐州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、群体科副科长、市体育专科学校副校长、业余体校副校长等职。曾多次担任徐州市运动会总裁判长和江苏省田径比赛裁判工作。1960年被评为“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”,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78年7月8日经国家体委批准被授予国家级田径裁判员。他一生从事体育工作,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,对徐州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曹仲捷(1914~1990),男,汉族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曾任民革徐州市主委、市政协常委,并多次当选江苏省和徐州市人大代表。曹仲捷毕业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和黄埔军校第六期军官班,先后在广西省立柳庆师范、长沙市衡湖中学、江苏省立徐州中学、徐州市第三中学任体育教师,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田径运动训练。30年代曾多次获得全国田径比赛“三铁”冠军。1934年在中、日、英、法、苏五国田径对抗赛和运动会上获铁饼冠军。1950年10月,参加山东省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,任徐州市代表团技术指导。1955年10月,代表徐州参加江苏省第二届运动会获铁饼第二名。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,他精心钻研运动技术和教学方法,为徐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优秀人才,并为徐州市第三中学荣获全国体育红旗单位作出了较大贡献。
杨仲达(1914~1990),男,汉族,江苏省徐州市人,中共党员。1936年毕业于苏州体育专科学校。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,先后在徐州七中、徐州三中等校任体育教师、教导主任等职。1956年荣获江苏省模范教师光荣称号。1978年,经国家体委批准,晋升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。1980年调入徐州市教育局中教科,负责全市学校体育管理工作。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对学校体育教育严格管理,结合徐州市学校体育工作实际,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,积极抓好体育课、业余训练和高水平运动队,使学校体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,并为徐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。在徐州市运动会与田径比赛中多次担任总裁判长、仲裁,在江苏省田径比赛中多次担任裁判长、副总裁判长等职。在裁判工作中,他坚决贯彻“严肃、认真、公正、准确”的裁判工作八字要求,严格执法,不徇私情,注重对年轻裁判的培养,言传身教,为徐州市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田径裁判队伍。
马立言(1915~1995),男,汉族,江苏省丰县人。毕业于苏州体育专科学校,先后在甘肃平凉中学、来州连云中学、徐州培正中学(徐州第五中学的前身)、徐州第三中学、徐州第八中学等学校任体育教师。1950年10月,徐州市参加山东省首届运动会,任徐州代表团的技术指导。马立言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,曾多次对省内外的体育教学代表团(队)作过体育公开教学,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。他为徐州市教育界带出了一批优秀体育教育人才,如郑衍君、胡兴达、董彦清等优秀体育教师。他运动技术全面,长期坚持抓好学校的田径、篮球、排球等项目的业余训练,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,如田径运动员李超、李春,篮球运动员李春祥,排球运动员葛孝华、韩跃华等。他对网球运动尤为擅长,1956年曾代表徐州市参加过江苏省网球比赛。退休后又为发展徐州市网球运动、修建网球场地、组建徐州老年网球队等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吴迪增(1919~1990),男,汉族,江苏省铜山县人,中共党员。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,30年代进徐州市读中学。新中国成立后在徐州市文教局工作。1953年7月调到市体委工作,同年12月底任徐州市人民体育场场长(科员级),后又调任体育馆股长。1985年4月离休。他几十年如一日,倾心于体育事业,长期管理体育场馆的实践,使他成为一位设计和管理体育场馆的专家。他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“徐州市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,曾当选徐州市和江苏省政协委员。
宋云英,女,汉族,1933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,中共党员。1952年在徐州市人民法院任法警。在1956年5月徐州市级机关运动会上,她参加了自行车1500米的比赛,以3∶42.5的成绩获得冠军,并打破了该项目的江苏省纪录。1956年7月参加江苏省自行车队集训,集训期间测验,她打破省女子自行车1500米、3000米、5000米3项纪录,其中3000米超全国纪录。1956年11月,她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自行车项目选拔赛。1958年正式调 入江苏省自行车队,历任自行车队队长、团支部书记等职,并兼任教练。1958年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3省1市自行车对抗赛中,她获得1500米(2∶37.0)、3000米(5∶27.0)、5000米(9∶12.0)3项冠军,并打破了3000米、5000米两项全国纪录,三项均达到健将标准,同年被授予运动健将。1958年参加江苏省第四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,夺得2块金牌,破3项江苏省纪录,打破2项全国纪录。
1957年2月她出席江苏省团代会并受到奖励。1958年11月出席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,在北京怀仁堂受到周恩来、朱德、贺龙等中央首长接见。1961年因训练受伤,调回徐州工作,直至退休。
刘福成,男,汉族,1934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中共党员,国际B级射击裁判员。1955年12月,受徐州市体委指派,曾赴北京射击场学习射击训练技术。次年春在徐州市开展射击普及训练活动,成为徐州该项目创始人。同年又赴北京射击场学习射击裁判业务。自1956年至1966年6月,任徐州市射击队主教练,1965年提任射击俱乐部副主任。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,全市性射击普及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,射击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,并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射击运动员。
80年代以后,刘福成参与国家射击裁判工作。198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射击裁判员,并被选为中国射击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。1994年,晋升为国际B级射击裁判员。曾多次担任全国、亚洲及世界大赛的裁判工作,并多次被评为“优秀裁判员”。1990年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射击比赛裁判工作,被评为优秀工作者。
1993年7月至1995年6月,受国家体委委派,赴孟加拉国任教,担任该国国家射击队主教练。期间带队参加南亚运动会射击比赛,取得优异成绩。
周志强,男,汉族,1935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家级篮球教练员。1954年成为首批徐州市篮球代表队队员。1955年入选江苏省篮球队,作为省男篮主力队员,常年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,均取得很好成绩。1957年被批准为一级运动员,1961年获运动健将称号。1972年至1977年担任江苏省男子篮球队主教练,1981年至1987年担任江苏省女子篮球队主教练,率队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,17次打入全国前四名。在他执教的省女篮中,有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,成为主力队员,其中有2名队员参加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和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,取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。90年代,先后担任省男、女篮球队领队和副总教练、南京体育学院咨询委员等职,同时被批准为国家级教练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1958年,周志强作为江苏男篮的代表,出席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。1959年,他又代表江苏男篮参加了江苏省群英会。1981年至1987年担任省女篮主教练期间,分别荣立一、二、三等功各一次。1986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。作为带队成绩突出的篮球教练,他先后于1965年至1967年、1994年至1997年2次作为援外专家赴柬埔寨、泰国,任两国国家篮球队教练。
吴宝良,男,汉族,1937年生,江苏省沛县人。中共党员,射击运动健将,国际A级射击裁判员。1957年毕业于徐州一中,同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(现南京师范大学)。1958年入选江苏省射击队,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入选国家射击队。1975年由国家射击队调入国家体委射击处,历任助理员、副处长、处长。1981年被国际射联批准为中国第一个国际A级裁判。1985年起,先后任中国射击裁判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射击协会秘书长、副主席等职。1991年当选亚洲射击联合会副主席。1994年调任国家体委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。
为促进射击射箭运动的发展,他组织编写了《射击教学研究》、《射击裁判法研究》,主编了《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射击教材》,并担任《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射箭教材》的副主编和《奥林匹克射击》一书的执行主编。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他被国家体委授予“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”、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贡献奖章”,多次被评为“全国优秀裁判员”,2次被评为“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先进工作者”。
李春祥,男,汉族,1937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,中共党员。曾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,江苏省体育总会副主席,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,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主席兼秘书长。曾当选过第三届江苏省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,连任江苏省第四届、第五届、第六届、第七届政协委员。50年代初就读于徐州三中,1955年入选江苏省男子篮球队,在20年的篮球运动生涯中,共参加国内外比赛1 500余场,1959年被国家体委授予篮球运动健将称号。1979 年起担任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主席,对江苏省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。1987年和1989年,他两度赴巴基斯坦,担任篮球教练。
孔祥鼎,男,汉族,1938年生,江苏省沛县人。先就读于徐州四中,后又转入徐州三中接受田径训练。1958年8月入选江苏省田径队,进行标枪专项训练。1959年,孔祥鼎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分区赛,以54.20米的成绩取得第四名。1960年调入国家田径队。1970年任国家田径队标枪教练员,培养出多名优秀运动员。
王本立(1938~2002),男,汉族,江苏省沛县人。中共党员,田径高级教练员。1954年由沛县考入徐州二中初中,1958年就读于徐州一中高中,1959年考入南京体育学院。1965年8月从南京体院毕业后,分配到徐州市业余体校任田径投掷项目教练员,为徐州投掷项目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他训练的运动员李霞连续9次打破亚洲纪录,成为当时亚洲女子标枪第一人;李梅、王孝如、肖佩忠、沈启超、罗跃民、王志英、魏红光等,屡屡在省运会及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1977年后,他连续多次被评为市、省、全国的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和先进工作者,并当选为徐州市和江苏省人大代表。1986年任徐州市业余体校副校长。
张敬山,男,汉族,1940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际A级、国家A级跳水裁判员。1956年开始在中学参加业余体操训练,1958年8月调入江苏省体操队,当年底改练跳水。1959年9月和1965年9月参加第一届、第二届全运会跳水比赛,分获男子跳台第六名、第五名。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跳水裁判工作。198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裁判,1986年晋升为国际C级,1989年晋升为国际B级、国家A级裁判,2003年又晋升为国际A级裁判。1991年任中国游泳协会跳水裁判委员会副主任。90年代后,曾担任第七届、第八届、第九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副裁判长,第一届、第四届亚洲杯跳水比赛裁判长,第三届全国城运会跳水比赛副裁判长,第四届、第五届全国城运会跳水比赛裁判长,以及每年全国跳水比赛的正、副裁判长。
1988年11月被国家体委授予“新中国体育开拓者”荣誉称号,同年被中国游泳协会授予“全国优秀跳水工作者”称号,被省体委授予“江苏省优秀裁判员”称号。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“1990~1993年全国优秀裁判员”荣誉称号,2001年被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评为先进工作者。
陈玉鑫,男,汉族,1943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际级排球裁判员。曾任中国排球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,江苏省排球运动协会副主席,南京市排球运动协会主席。1984年起任南京市体委副主任。1977年至1983年,连续当选为第五届和第六届江苏省人大代表。
1960年被选入江苏省男子排球队。1969年于北京体育学院(现北京体育大学)运动系毕业,任体育教师。1972年任南京市中山东路业余体校排球教练。1976年赴日本参加国际排球裁判员培训班学习,以理论、实践双优的成绩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称号,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级排球裁判。1977年以来,一直担任亚洲及世界重要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。曾任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男排冠亚军决赛的第一裁判,后被批准为首批国际排联的国际裁判,这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排球裁判员。
于建中,男,汉族,1949年生,山东省烟台人。中共党员,射击运动健将,国际B级射击裁判员。1964年在徐州市参加业余射击训练,1969年11月应征入伍,曾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射击比赛,成绩优异。1973年8月入选八一射击队,代表八一队、国家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射击比赛,多次打破全国纪录,并达到运动健将标准。1976年至1982年任八一射击队教练员,1983年至1994年历任八一射击队副队长、队长兼总教练。1994年以后,先后任八一军体大队副大队长、大队长(大校军衔、正师级)兼高级教练员,同时兼任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副主席、国际军体理事会射击技术委员会委员(亚洲区代表)。他先后3次荣立二等功,6次荣立三等功,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。
王孝如,男,汉族,1956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自行车运动健将,国家级自行车教练。自幼在徐州铁路第四小学和徐州铁路第一中学就读。1970年参加市业余体校田径队训练投掷项目,1973年入选江苏省田径队。1976年被省自行车队选中,改练自行车。1978年获全国自行车场地锦标赛1 000米争先赛冠军,1986年任省自行车女队主教练,所训练的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,其中陆锦华、李梅芳2人获得了16个全国、亚洲和世界冠军。2004年8月,他还带领李梅芳和钱云娟2人参加了雅典第二十八届奥运会自行车比赛。曾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记大功和二等功各1次,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枚。
靳鲁芳,女,汉族,1960年生,江苏省徐州市人。国家级乒乓球教练员。江苏省乒乓球队副总教练兼女队主教练。少年时期在徐州市少体校接受乒乓球训练,1972年入选江苏省乒乓球队,1983年担任江苏省少体校乒乓球教练员,1985年调入江苏省乒乓球队任教练员,1991年起任女队主教练。从教20年来,靳鲁芳为江苏省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乒乓球选手,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10名运动员,其中邬娜、杨影、张莹莹均成为世界冠军。她率江苏乒乓球女队参加过各类世界大赛,共夺得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15个、亚运会冠军4个、亚洲冠军7个,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靳鲁芳曾7次荣获“江苏省十佳教练员”称号,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一等功2次,被省总工会、省妇联分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、“三八”红旗手荣誉称号。2001年被评为“全国乒乓球十佳教练员”。2002年12月,被中国乒乓球协会授予“中国乒乓球贡献奖”,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“跨世纪的优秀中青年教练员”,享受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。
徐廷军,男,汉族,1962年生,江苏省沛县人。花样轮滑国际裁判。自幼习武,1971年调入江苏省体操队,初次参加省少儿体操比赛,即获自由体操冠军和小山羊亚军。1972年改练技巧,次年参加全国技巧比赛,和队友配合获团体冠军,1974年又获全国比赛团体亚军。1981年改练花样轮滑运动。1985年6月,在上海参加国际轮滑联合会举办的花样轮滑国际裁判员培训班,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花样轮滑裁判员,1987年又晋升为国际A级裁判。 周广科,男,1964年生,江苏省邳州市人。1981年进入徐州市卧牛山体校练习中长跑,后改练自行车。1990年退役后从事教练工作,1998年担任江苏省山地车主教练,2005年任国家队教练。所带队员成绩优异,拿过两届全运会冠军。2005年8月,在山地车亚洲锦标赛上,中国女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该项目的前四名,其中冠军任成远和季军王静静皆为他的弟子;同年10月举行的十运会,所带江苏省队员王静静、任成远和刘颖包揽女子山地车越野赛前三名。
王瑜珩,男,中共党员,1972年出生在江苏省东海县,体育新闻工作者。1994年进入徐州矿工报社,从事体育报道。1995年1月,在国内2000多家行业报中第一个创办体育专版。2001年5月调入都市晨报社。曾先后亲临海外采访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、2004年雅典奥运会,是徐州媒体赴海外采访重大赛事第一人。他还采访了亚洲十强足球赛、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、全国十运会、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各类赛事。他先后获得全国、省、市新闻奖项近50次,2004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徐州日报社三报一网最受喜爱的编辑、记者。撰有《论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》、《如何独家采访体育明星》等多篇论文,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,引起业内关注。
孙波,男,汉族,1974年出生在徐州市,国家级裁判员。1995年至1998年,在国家体委器材装备中心工作,1999年以来先后自创徐州市鸿照体育文化发展中心、北京百博体育文化发展中心。2000年以来,先后担任过徐州亚洲铁人三项系列赛、南京铁人三项国际积分赛等大赛裁判员,多次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;在2001年亚洲铁人三项系列赛组委会、2002年第11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组委会、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铁人三项比赛竞委会担任竞赛组织工作。2005年北京铁人三项世界杯赛,任技术官员;此后调入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竞赛团队,任铁人三项项目主管。孙波在从事裁判工作时,对竞赛器材标准有所改进,得到国家铁联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