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88bet唯一官网 >> 聚焦省运
【省运观察】体育为大美徐州添彩【组图】
发布时间:2014-9-27
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
江苏省第十八届省运会胜利闭幕了!
这届省运会,让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赢;文化的参与,让徐州形象更加深入人心;一流的场馆设施,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……精彩纷呈,让快速发展中的徐州更加光彩熠熠。
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齐头并进相映生辉
对于体育来说,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,缺少任何一面就失去了它的价值。徐州体育在这两面写下这样的数据:全市36%的体育人口和41个亚洲冠军、30个世界冠军。
昨天结束的十八届省运会上,徐州用61年的时间终于登上了省运会的头把交椅,金牌、奖牌、团体三项成绩均第一!而且金牌数领先第二名苏州市19.75枚。13个优势项目共获得金牌143枚,占我市金牌总数的67%,是我市取得金牌第一的主力;部分潜优势项目异军突起,自行车等项目甚至跃升到金牌榜首位;两个新增项目也获得了7枚金牌,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。据统计,本届省运会共有4人破两项省纪录,并涌现了一些优秀苗子。
近年来,为了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,我市不断完善训练体系,目前共拥有6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、5个国家级单项训练基地和15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。开展业余训练项目达到24个,各县(市)、铜山区、贾汪区和有关重点中学均承办市运动队,充分利用省队资源,承办了2支省优秀运动队和1个三线训练点,在训运动员达到3000多人。
运动员们在各级比赛中成绩也很优异。在所参加的全部17届省运会中,取得金牌数8次第二、6次第三、1次第四和2次第五的优良成绩。代表江苏省参加了11届全国运动会,共获得金牌36枚。在洲际比赛中,37人77次获得亚洲冠军,29人69次获得世界冠军。
再看群众体育方面。一组扎实的数据足以说明群众体育活动的成绩: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目前占到了总人口的36%,2013年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6.25%;全市150多个乡镇(街道)、2600多个行政村(社区),均建有全民健身点和一定规模的健身中心;2012年全面启动城市社区“10分钟体育健身圈”建设,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;全市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超过2.20平方米,晨晚练健身点达到3900多个,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3081人,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24人。
为了迎接省运会,2013年10月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开展“全民健身年”活动,组织了“快乐工作”、“舞动乡村”、“幸福家园”、“阳光校园”、“武乡徐州”五大健身计划,采取倡导加力推的模式,组织机关、企业、校园开展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,倾力营造人人运动、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。相继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条例,对体育基础设施、健身项目和目标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,积极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,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健身活动,形成上下联动、城乡互动的健身局面,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;利用开放式园林景观、山水、绿地广场等自然环境,开展登山、健身走、自行车骑游、慢跑、游泳、健身操舞、垂钓、划船等活动,打造绿色健身休闲活动品牌;结合县(市、区)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地域文化特点,开发新优健身项目,开展特色群众体育活动,打造“一县一品”、“一区一品”全民健身品牌项目。
此外,市体育局积极开展实施体育惠民“百千万”工程,即对100个社区健身路径进行维修、更新;培训1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;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10000人以上。当前,工程各项内容正有序推进,通过开展体质监测“六进”(进社区、农村、机关、企业、学校、军队)服务活动,为市民提供了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活动,于4月份开展了一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,为鼓楼区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70余人,并完成了30余个社区健身器材的维修更新等。
每天夜晚,华灯初上,忙碌了一天的城市依然热闹非凡,在各大广场上,人们有的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挥舞着手臂,摆动着身体,跳着激情热辣的广场舞,有的成双结对地打羽毛球,有的老人表演着绝技,把空竹抖得花样百出,引得人们掌声阵阵。
这样的场景在如今徐州的大街小巷、社区广场随处上演着。不经意间发现,形形色色的健身场地,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,已成为一道让人心动的风景。或早或晚,或老人或孩童,边闲谈边健身,老百姓的体育健身变得精彩纷呈,体育锻炼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文化参与体育运动 带来巨大经济效益
无论是说文化的元素渗入了体育,还是说体育自身正发生着文化变革,文化和体育已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。文化大省的建设如果没有体育这一“强”,就会失去和谐。
“体育运动,加入文化元素”,是本届省运会开幕式的一大创新。以往的开幕式多以大型文艺汇演为主,展示的均为文艺精品节目和炫目的高科技内容,对体育元素的表达、体育精神的张扬力度不足。本届运动会开幕式,围绕体育主线,挖掘体育内涵,弘扬体育文化,大量使用全民健身运动和民间体育元素,将文化元素与民间体育结合起来,让开幕式从文艺回归到了体育本真。
暖场节目中,花轿、大头娃、跑驴、秧歌、落子舞……一段段饱含徐州风土人情的民俗表演,以及表现汉文化的舞蹈《盘鼓舞》和徐州市市歌《一饮尽千钟》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
正式表演中,震撼的翻板上,汉画像石内容、李可染的《万山红遍》、云龙湖的美景、高铁等元素让人记住了徐州的“汉代三绝”之一,徐州的书画实力,以及徐州的城市发展。
“节目办的如此节俭,却极具创意,而且把本土文化的挖掘很到位,我觉得非常难得。这种使用全民健身运动和民间体育元素的开幕式,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会开幕式。”当写有“汉”字的宫灯飞向天空的时候,观众李海义一边激动地鼓掌,一边对记者说。
无锡广电集团的记者孙涛采访过很多开幕式,但还是对这次开幕式赞誉有嘉。暖场节目之后,他说:“整个暖场节目把当地的民俗和特色融合得非常好,感觉很喜庆。同时,还有一些全民健身理念融合在里面,确实感到当地人民都在参与这些事情,这种感觉这种概念非常好,而且现场观众都能融合在这种氛围当中,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。”
近年来,体育舞蹈比赛、扭秧歌大赛、腰鼓比赛、柔力球比赛、社区健美操大赛,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和喜爱。体育的文化特征越鲜明,内涵就越丰富;体育的文化属性越强,参与的人就越广。
更“文化”的体育吸引了企业家的目光。本届省运会就有数十家企业成为合作伙伴。
举办省运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远不仅于此。目前,我市体育产业与服务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,体育产业规模不大、活力不足、结构单一,体育消费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大,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。省运会的举办,使我市体育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受益。省运会期间,有数十万游客来我市观赛、旅游,带来衣、食、住、行、休闲、娱乐、购物等各类消费,给我市的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客源和收益。
建设一系列公共体育设施 让城市功能更完善
事实证明,利用体育盛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,对于完善城市功能,改善城市面貌,提升城市形象,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,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以十八届省运会为契机,近两年我市按照“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”的建设目标建设一系列公共体育设施。建设了奥体中心为核心的大型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,包括一个3.5万座的体育场、一个2000座的游泳跳水馆、一个3.7万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和一个3.6万平方米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。
建成一批体育休闲公园、健身广场等健身场地。包括建成云龙山东坡体育广场、泉山区西苑体育休闲公园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碧螺山体育休闲公园等。全市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超过2.51平方米,晨晚练健身点达到3900多个。
随着我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开展,市区修建了一大批开放式绿地广场、公园、步道和群众休闲场所,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和环境,发展了一大批晨晚练健身站点,每天有数万人徜徉在绿色山水之间,体验绿色健身休闲的快乐。
在省运会筹办期间,我市还进一步优化美化了城市环境。一方面,加快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建设,着力完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,同步开展道路绿化亮化、生态景观等工程,城市容貌发生巨大变化,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。另一方面,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,重点整治改善市区道路两侧环境,全面推进建筑渣土、环境卫生、户外经营、市容道路整治等行动,确保了重点部位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畅通、环境整洁、秩序井然。